中國古代婚禮的習(xí)俗有哪些?
現(xiàn)在的年輕夫婦在舉行結(jié)婚典禮的時候,已經(jīng)不再滿足于已經(jīng)大眾化的西式婚禮,開始流行復(fù)古風(fēng)。今天, 安陽婚紗攝影哪家好 1.親迎 古禮親迎的第一個程序是由新郎迎接新娘。古時迎親在黃昏,婚禮的取義就在于此?;槭莻€形聲字,其中的一部分在這里,新郎是受父親之命去迎親的;到了女家,女方的人要出門相迎,新郎進(jìn)門要獻(xiàn)上禮品雁,這個儀俗叫莫雁,是古婚禮中比較重要的儀程;然后,新郎要把新娘很禮貌地接到車上,迎往家中。后世的迎親之舉似乎要復(fù)雜得多。親迎的隊伍往往十分壯觀,有多至幾十人的。新人在漢代坐的是軒車或招車,唐代用圖繪的障惋車,宋代以后后才流行起人們所熟知的花轎。在迎親的隊伍中,也包括了鼓吹的樂隊等。清代北京的婚禮,大多有模仿帝王儀仗的趨向,迎親的隊伍中有許多挑夫拿著開道、回避的大字木牌和提燈,還舉著金瓜、斧鋮等什物,新郎戴官帽,新娘則鳳冠霞破。因為婚姻是人生大事,雖然這些舉措逾禮,官府一般也不加干涉。 迎親的轎子要有人壓轎。舊時北京是妻親太太壓轎:她在喜房給天地爺上香以后,用小鏡子照轎,用芝蘭香熏轎,再往轎子里撒一些桂圓、荔枝、棗兒、粟子、花生之類的喜果,然后盤腿坐在轎子里壓轎。有些地方壓轎不用太太,而用父母雙全的童子,取新婚夫婦和合到老、早生貴子。這種婚禮求子的習(xí)俗,還有福建等地的桂花,即同時迎來兩個披掛花紅的孩子,以此來祈求早得貴子。 迎親的隊伍來到女家,一系列儀俗就接連不斷地開始了。女家聽到娶親來的信息以后,并不是立即就迎進(jìn)門來,而是將院門緊閉,或是攔起來,這叫攔門。這時,便要有一番禮儀性的對答,比如由娶方的娶親人喊開門,開門,別誤吉時!女方隔著街門向外喊話,要求鼓手們奏些喜慶樂曲;或者由娶親人唱攔門喜歌。攔門到了一定的時間,娶方才能進(jìn)門。 安陽婚紗影樓 進(jìn)門以后除了特別的寒暄之外,娶方要送上禮品,這些禮品因時代和地區(qū)的不同而存在著極大的差異,但都有些吉慶的意義。女家也要設(shè)筵款待娶方。不過,這是純粹禮節(jié)性的。 舊時有一些地方,姑娘的開臉和妝扮是娶親人來了才開始的。此時,這邊送親的陪著娶親和新郎,那邊的新娘子則同時在妝扮。妝扮完畢,新娘由送親太太攙扶上轎,或由兄長背上轎。離別之時,新娘可能哭哭啼啼,但這不犯忌諱,新娘哭哭啼啼上轎,人們反認(rèn)為是大吉大利。據(jù)說,新娘哭得越響,婆家越有財。許多少數(shù)民族婚禮中則有哭嫁之舉,有大套的(哭嫁歌)。有些地區(qū),娶親的轎子離開以后,娘家人要潑一盆水,表示女兒如潑出去的水。 娶親的歸途,必須走另一條路,因此有時候要繞著路走,稱不走回頭路。如果路上碰到廟、井、祠、墳、大石、大樹等,都要把娶親轎子遮起來,為的是避邪。如果遇到另一家娶親的,轎夫們要比試技藝,盡量使轎子抬得平穩(wěn)一些,有的地區(qū)新郎雙方要換胸花。如果遇見出殯的,娶送親人員都要說:今天吉樣,遇上寶財啦!有的少數(shù)民族鶩親的路上要吃茅宴席。即款待跟著迎親隊伍送親的女方親屬。 2.拜堂 娶親的隊伍回到男家時,也并不是馬上進(jìn)門,而是把喜轎關(guān)在門外,俗稱此為憋性子,意思是把新娘的性格憋得柔順些。喜轎進(jìn)門以后,又有許多儀俗。雖然這些儀俗并不一定全部存在于某一地區(qū),但也都是存在過的;同時不只漢族有,少數(shù)民族也有。這里概述如下。 撒谷豆。即在喜轎進(jìn)門以后,撒谷、豆、草節(jié)等,用意是避邪。這是一項比較古老的儀俗,宋以后比較流行,其用意在避三煞(青羊、烏雞、青牛之神),三煞忙于啄食,就危害不到新娘了?,F(xiàn)代新娘下轎(車)撒花紅紙屑,或許就是由此而來。 喜轎到院子里,要從預(yù)先擺好的炭火盆上慢慢跨過,意思是燒去一切不吉利的東西,日后夫事會越過越紅火。 落轎以后,新郎要象征性地朝喜轎射三次,稱桃花女破周公,也叫煞;也是避邪驅(qū)祟的意思。 新娘從轎里出來,又有傳席之儀。所謂席,也就是鋪在地上的紅毯。這種習(xí)俗在唐代就普遍存在了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《春深嫁女家》詩寫道:何處春深好,春深嫁女家。青衣轉(zhuǎn)氈褥,錦繡一條斜。從詩中可以知道,當(dāng)時鋪的是氈褥。到宋代,人們?nèi)⑾眿D,轎子進(jìn)大門,也是傳席以人,弗令履地,這種儀俗的用意,即傳宗接代。清人筆記《不下帶編?卷二》記載說:今杭俗用米袋承氈,名曰:‘傳袋’,又日‘袋袋相傳,以袋隱代’。近人胡樸安的《中華全國風(fēng)俗志》也記述了浙江的傳席風(fēng)俗:新婦進(jìn)門,布袋鋪地,輾轉(zhuǎn)更換,令步其上,謂之傳袋,猶言傳代也,出轎時,用米袋直鋪至花燭前,新娘腳踏米袋,曰步步高、代代好。 下轎以后,一些地區(qū)有跨鞍的儀俗。新郎要跨過馬鞍,鞍與平安的安諧音,這個儀俗的意義就是祝福新郎新娘平平安安。 新娘入洞房之前,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儀式,那就是拜堂。拜堂在唐代即已比較流行,俗稱拜天地,一般是三拜,即一拜天地,二拜高堂,三是夫妻對拜。拜堂的儀俗較雜,多五彩繽紛的。華東、西北一些地區(qū)有所謂拜人,所拜的都是來客中放禮錢的,諸如姑、姨、舅、叔等。只要比新郎輩分大或同輩而年齡大的,都要放拜禮,都要受拜。拜人時,司儀按預(yù)先擬好的禮單唱名,然后由接禮的找所唱者接禮,接來后,司儀唱xxx禮錢x塊,磕下哇,新郎新娘便鞠躬行禮??腿硕嗟臅r候,這種儀式要進(jìn)行一兩個小時。 拜堂以后,便是大宴客?;檠缱鳛橹匾难顼嫽顒樱匀挥袠O多的講究,比如座次的排列、菜肴的配置、敬酒祝酒等,一些民族還大唱宴席歌,以此來營造氣氛,抒發(fā)情感。 3.進(jìn)洞房 新郎新娘人洞房后,儀俗也是一系列的。諸如:坐帳,亦稱坐福,即新郎新娘雙雙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,新郎將自己的左衣襟壓在新娘的右衣襟上,表示男人應(yīng)該壓倒女人一頭。 撒帳。這項儀俗是指親朋在新人人洞房以后,把喜果等撒向新娘懷中,撒向合歡床上,甚至撒向洞房的每一個角落。撒帳的儀俗始于漢代。據(jù)記載,漢武帝娶李夫人的時候,要宮人撒五邑同心花果,他們則用衣裙盛著,接到的越多,就預(yù)示著得子多。后世的撒帳和漢武帝時的撒 帳用意是相同的,只是所撒的物品有些不同了。一般常見的是棗、粟子、花生等,利用諧音表示早立子、男孩女孩花搭著生。 吃子孫餃子的儀俗。舊時北京的子孫餃子是由女家包好帶來的,由男家煮熟;同時男家還要做長壽面。吃子孫餃子的時候,照例要有一群孩子在窗外問生不生?娶親太太或新郎回答生!或者干脆把餃子煮得半生不熟,讓新娘自己說生。這叫討口彩,是早生孩子的吉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