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州市里的定親習俗?
訂婚:舊時訂婚講究門當戶對。
男女雙方不見面,全憑媒妁之言,父母之命。
一般男方托媒人尋訪合適的女子,問其生辰八字,若于男方合婚,提單瓶酒去女方家說親。
女家若同意,將酒瓶打開喝酒,不同意,不開瓶口將酒退回。
有的地方,女方若同意便招待一頓長面,否則就是不同意。
一旦同意聯(lián)姻,就選吉日訂婚。
訂婚時媒人領求婚者,帶上成雙的衣服或布料、點心、連瓶酒(兩瓶酒捆在一起)去女方家。
女方家請來至親盛情招待,喝完連瓶酒就算定了婚。
男方回去時,女方家在空酒瓶中盛滿糧食讓男方帶回去。
如今,逐漸演變?yōu)橛山榻B人“引線搭橋”,男女雙方見面,互相了解,情投意合后,預定日期舉行訂婚儀式。
俗稱“提提合”或“下定禮”。
下彩:訂婚后,男方逢年過節(jié)或平時都可去女方家。
每去一次,必帶一份薄禮。
在結婚前一年或幾個月要下彩禮,俗叫“下酒”。
男方備好衣物、禮錢、酒肉等,請介紹人同去女方家,女方設席款待,規(guī)模要比訂婚時豐盛。
彩禮錢根據(jù)雙方家境而定。
50年代一般為80-240元之間,70年代在400-1000元之間,如今上升到5000-8000元之間,城市高于農(nóng)村,水川地方高于山區(qū)。
結婚:男女兩家根據(jù)雙方生辰八字擇日舉行婚禮。
男家俗叫“娶媳婦”,女家俗稱“嫁丫頭”,出嫁日稱“催妝”。
女方家親友恭喜俗稱“添箱”,多送首飾、衣物、器皿、錢等。
女方家設宴招待比較簡單,擇選至親若干人隨姑娘去男方家做客,稱“西客爺”。
給姑娘陪嫁妝,具家境而異,一般是一對箱子、氈被、衣服及鞋襪、梳妝用具等。
80年代以后,陪嫁彩電、洗衣機、組合柜等,其中不可或缺的是要陪嫁一對碗,叫“衣飯碗”,意為去婆家后衣祿不斷,女方還要給婆家公、婆、至親長輩及兄嫂各帶一件見面禮物,多為枕頂、鞋襪之類的東西,在婚禮上認親見面時贈送,俗叫“抬禮”。
男方家結婚之日至少要備轎兩輛,按所選吉時迎娶媳婦。
到女家要帶上“報恩索”,即給女方父母送的禮物、布料,還要帶上花饃饃、肉方子(4根豬肋條肉)及酒等。
今民樂、大有、連城、通遠等地區(qū)(即原連城魯土司衙門轄地)在娶親時,女方家則要求男方帶一只母山羊羔,以獻給家神。
這其中,另有一傳說:傳說此地家神為“旮旯神”,姑娘出嫁如不獻羊羔,旮旯神就不高興,會破壞婚事的順利進行。
此外,娶親去的人數(shù)要單,其中要有婦女一人,謂之“娶親奶奶”,此人要選合屬相的,父母、丈夫、兒女都齊全的,俗稱“全煥人兒”。
娶親用轎忌用騾子,姑娘離開娘家時要哭,哭的越兇越好,否則會被人恥笑。
出娘家門前,要手拿一把筷子,轉身拋在地上,表示不帶走娘家的錢財,同時,女方家的人要偷偷的把轎上的東西藏起,臨走時讓女婿出錢贖回。
新娘上下轎要有合屬相的親人抱,最好是舅舅,俗叫“抱轎”。
娶進門時放炮、打鑼,用和著鹽、五谷雜糧的彩色紙花打身,以示驅邪,這時不合屬相的人要暫時回避。
在新房炕上要有合屬相的未婚男子守床,俗叫“壓床”新房窗戶要用紅紙糊,在新娘進房時由新娘拆破窗紙。
炕頭、被中藏放有核桃、紅棗,象征團圓、早生貴子之意。
在舉行婚禮時男左女右,行三叩首禮(拜天地、祖先、父母),然后夫婦互拜,最后拜來賓,這時主持人要說一些生財納福、尊老愛幼、早生貴子之類的吉利話,爾后,新婚夫婦給父母及至親長輩敬酒、磕頭、饋贈禮品,這叫“抬禮認親”,有的女方陪嫁的東西這時讓小姑開箱展示與眾,叫“擺針織”(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攀比之風)。
女方給新女婿做一身衣服或鞋襪、腰帶,在婚禮上由新娘的弟妹或侄輩呈上讓新娘試穿,這時新郎的同輩人用腰帶將新郎束住緊勒,讓他掏錢給呈盤的人,這叫“掏腰包”,然后,由新娘家的“喜客”把家里帶來的長面親自下到鍋里,給新娘、新郎每人盛上兩碗,讓他們坐在一起吃完,表示情深意長,白頭到老。
婚禮結束,眾人把門,新婚夫婦搶先進入洞房,認為誰先進入洞房,將來誰就當家。
晚上鬧新房,俗稱“鬧床”。
鬧新房甚為隨便、開放,而且無論長幼,有“三天的新媳婦沒大小”之說。
新婚后第三天,娘家的父母或兄嫂來吃“三日酒”。
來時帶著護襟、護袖等物,讓新娘帶著下廚房搟一頓“示手長面”,謂之“試刀面”,以鑒定、考核新娘“茶飯”技術的優(yōu)劣和是否麻利干練。
這一天,新娘由“全煥人”領到麥場上給石磙磕頭上香,叫“回對爺”,這些結束后,從此就可以出門了。
第一次回娘家時要趁早出門,忌諱叫路人看見,并且在娘家住的時間不能超過在婆家待的時間。
婚后月內(nèi),男方還要攜帶酒禮答謝媒人。
到這時,一個完整的婚禮才算結束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