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.六十.七十年代結婚的臉盆和被上有鴛鴦還是喜鵲
一、五十.六十.七十年代結婚的臉盆和被上有鴛鴦還是喜鵲
鴛鴦。
搪瓷臉盆可以選擇帶有暗紅色鴛鴦款,百年好合,新人喜字的,這些臉盆寓意非常好,適合作婚慶。
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人們結婚時興送相框,毛主席語錄本,毛選,領袖石膏像等,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,結婚送的都是生活用品,像被面、枕巾、床單、花瓶、搪瓷盤子等。
二、50年代或60年代的生活用品有哪些?
暖壺、大把缸子、水缸、水桶、煤油燈、蠟燭、自行車、棉衣棉被棉褲等
三、求70到80年代的軍婚文
《80后軍嫂》
《軍婚》
《紅妝之軍營穿越》
《天堂太遠,人間正好》
《長官愛人》
《非你不嫁》
《軍婚日記》
《絲路》
《嫣然人生》
《密戀中?!?/p>
《你好,中校先生》
《軍婚的秘密》
《軍裝下的繞指柔》
四、福州結婚習俗
1、過禮:
“過禮”的第一步,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,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,有些迷信的父母,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,往往在接到紅帖之后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,看雙方的“生辰八字”是否相合,如果不合;婚事就要重新考慮。
2、男方下聘禮
男方父母、媒人帶著新郎去女方家訂婚。(現(xiàn)可約在酒店內(nèi)訂婚,后大家吃頓便飯。)男方要送聘金:3萬3,5萬3(美金)或10萬3,13萬3...(議定的聘金尾數(shù)必為三字。福州方言三與生諧音,象征婚后多生兒女)。
3、吃太平面
新郎到女方家時,新人一定要吃一碗太平面,新娘接到男方家里后,同樣還要再吃一碗太平面。意為保平安。按福州傳統(tǒng),新人在見家人之前,要吃太平雞面,新郎吃雞頭,預示著一家之主,新娘子吃雞翅膀,雞腳,這個要用福州話來講,大意就是持家有方,多子多福。
4、鋪床
福州人要男方家的長輩鋪新房的床,長輩要選父母,兒女齊全的表示新人可以象這位長輩那樣幸福。然后找1至2個乖巧,聰明,漂亮的小男孩到新床上打幾個滾,意將來會生漂亮的男寶寶。如果喜歡生女寶寶,就找一男一女,或者直接女生來打滾好了。還得記得給每個小孩包紅包。
5、見長輩
下午3到4點,新人就要開始拜見祖宗,及長輩,老人和親戚,討紅包。福州人叫“見廳”。按先直系后旁系,先父系后母系的程序一一叩拜。受拜者要給新娘“見面禮”。至親長輩多贈以戒指、項鏈、手鐲等貴重禮物,此謂“見廳”。
6、回門
按福州習俗,結婚時,第一天是男方家辦酒。第二天,女方家辦酒,也叫辦回門酒?;楹蟮诙焓腔亻T的日子,娘家要派小舅子去接新娘,新郎要給小舅子錢。然后新郎備禮品,和新娘一起往岳父母家拜見,當日需返回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―福州結婚習俗
福州結婚習俗有“換帖”、“合八字”。
“換帖”、“合八字”之后,媒人要選個好日子,帶男方去“過禮”訂婚?!斑^禮”是大事,一般嫁娶的主動者(無論男女)要向另一方送一筆重禮,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雙方分別協(xié)商好,不能由男方(或女方)給多少算多少。當然,男方或女方父母也應該盡量替對方著想,力求節(jié)儉一些。
男方父母、媒人帶著新郎去女方家訂婚。(現(xiàn)可約在酒店內(nèi)訂婚,后大家吃頓便飯)。女方回禮,可備一只母雞,以便與男方訂婚送來的母雞交換下,讓男方帶回一對雞(包括對方原來送來的那只公雞也返還)回去。
擴展資料:
結婚第一天,男方家要準備兩輛以上裝飾好的婚車來女方家接新娘與嫁妝,也叫接親。當新郎的婚車到女方家時,女方家要放鞭炮,放完后新郎方可進入女方家。新郎還要帶上新娘手捧花與上等香煙來新娘家。見到新娘時,把手捧花給新娘拿著。同時,把香煙大方地分給女方家人抽。
新人在女方家里,拜見完祖先后,要吃太平面(注意:太平面的湯料必須是雞。而且新娘要吃得慢點,最好不要比新郎吃得快)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福州結婚習俗
一、八字合婚
八字合婚簡稱“合八字。福州話說命注定”男大當婚、女大當嫁”??傆心Φ堑囊鼍墸窕ǘ淦匠饽夭实嘏拧R粯痘橐龅某蹼A少數(shù)先由男標的目的女方家提親,由媒人牽線,媒人引見兩方家庭及男女狀況,征對兩方首肯,提親便初階了。
二、議聘
聘金平常由女方先提出個詳細數(shù)目,男方再憑據(jù)自身經(jīng)濟實力結束參議,假定兩方門當戶馬糊,社會職位相差不遙、經(jīng)濟實力彼此對抗,便大多只在禮節(jié)上稍事參議,即能殺青共識。詳細數(shù)目平常均專心味意義。
福州方言”三”與”生”諧音,福州聘金喜用”三”數(shù),象征婚后多生育,生生不休,寓意摩登。
三、送定
議聘樂成,殺青分比喻意向后,就選個黃道吉日送定了,等于往往講的”訂婚”、”定親”。既為”定”,總要有信物為證,無器無物無實證。往日多以禮物贈給,列為彩禮,由男方家送給女方家,更多的不是在于物品價值,而是象征意義。
四、擇日
婚禮,承載了兩方家屬的佳愿以及新人平生的摩登記憶,象征著眾親諸朋在這一天共同見證一對新人終生的幸福。男方家選定迎娶日期,寫好紅帖,再次光駕媒人送去女方家,并送”下盤禮”(下半禮、下片禮)。
五、迎娶
舊時的迎親算是一切婚禮典禮中的重頭戲。平常在成親前一天,男方發(fā)花轎、金鼓班、禮書帖、”過門擔”、禮雞等,在太陽落山前趕到女方家。
福州訂婚 男方下聘禮:三代人去:男方父母.爺爺.(爺爺那輩分的人)媒人帶著新郎去女方家訂婚.(現(xiàn)在可以約在酒店內(nèi)訂婚.大家一起吃頓便飯) 女方家來的也要是三代人 男方要送:聘金3萬3. 5萬3 6萬3 7萬3 或10萬3(議定的聘金尾數(shù)必為三字.福州的方言三與生諧音.象征婚后多生兒女) 還要給女方母親3000或者3000以上不等的肚子疼的錢,原因是女方母親生出女方來不容易. 其次,是男方買給女方錢買結婚的衣服里外各三套,(包括內(nèi)衣、內(nèi)褲、秋衣、秋褲以及外面的套裝),皮箱、皮包等,因為女方母親生了女方長那么大了,也要給點費用給女方父母吧黃金若干(注意:不一定要訂婚時送.黃金何時送雙方可以協(xié)商) 以上這些東西都要用紅紙外包裝.或者在送的東西上放上四方的小紅紙 女方回禮:可備一只母雞.以便與男方訂婚送來的母雞交換下.讓男方帶回一對雞(包括對方原來送來的那只公雞也返還回去)有的女方家里不事先備母雞.只是把男方送來的母雞留下.讓男方只帶回公雞去.須回送:新郎內(nèi)衣一套.新郎西裝一套.新郎襯衫一件新郎男襪一雙(不能是白色的襪子)金戒指一個.其中(襪金褲)寓意新郎以后發(fā)展為(活金庫) 至于女方要回送多少禮金給男方.可以在訂婚儀式時當場返送.也可以在結婚時.當嫁妝給新娘 備注:上方所說 訂婚時男方所送(喜慶十色)女方可將十色中所有的一半返給男方帶回.不過這喜慶十色可以商量的.現(xiàn)在許多人都沒有送十色只是隨便意思的送點女方置辦嫁妝: 1 辦些新家需要的電器.根據(jù)個人情況.按需辦理. 以前有說電視.冰箱.空調(diào)什么的... 2 紅皮箱(個數(shù)一般2個.取好事成雙之意)皮箱里裝些常用衣物及女方父母辦給女兒嫁妝物 3 紅傘:結親時.伴娘為新娘撐紅傘出門.上車.下車露天.這把傘要求嶄新的而且沒有商標.顏色紅色和粉紅均可.這也是舊時討激勵的說法.比如擋災.辟邪 4 紅塑料桶1個.需用3尺3的紅布(男方提供)包裹.意為新娘馬桶.桶內(nèi)要放上紅棗.花生.蓮子.桂圓.瓜子.寓意早生貴子 5 喜娃:一男一女娃娃一對.討吉利的說法.多子多福之意(最好是女方朋友送的,千萬不可是新娘本人去買的 6兒童澡盆1個.紅色化妝箱1個.鏡子一面.紅毛巾2條.紅牙杯一對牙刷2把.2把角梳.紅臉盆2個 7 塑料花和花瓶(男方提供)塑料白色百合花和紅色玫瑰花2種顏色各九朵.代表男生和女生.也寓意百年好合和富貴榮華 接親習俗: 結婚的第一天.男方要準備兩輛以上裝飾好的婚車來女方家接新娘與嫁妝.也叫接親.當新郎的婚車到女方家時.女方家要放鞭炮.放完后新郎方可進入女方家.新郎還要帶上新娘手捧花與上等香煙來新娘家.見到新娘時.把手捧花給新娘拿著.同時.把香煙大方的分給女方家人抽.新人在女方家里.拜見完祖先后.要吃太平面(注意:太平面的湯料必須是雞.而且新娘要吃的慢點.最好不要比新郎吃的快.新人吃完太平面后.帶上嫁妝準備出嫁.在新人出門前.新娘家還要放鞭炮.放完后新人才可出新娘家門.新娘邁出女方家后.千萬不可回頭.要高高興興地往前走.即使是忘帶東西了也不能回頭.要叫別人去拿.新人從邁出家門一直到上車前.新娘接出門的時候.伴娘要為新娘打傘.車門則有伴娘負責開.當婚車啟動準備開走時.女方家人還要再放一次鞭炮.福州女兒出嫁.一定要在上午12點到男方家.一般新郎上午9點到10點前就出門接親了 新郎到女方家時.新人一定要吃一碗太平面.新娘接到男方家里后.同樣還要再吃一碗太平面.意為保平安.按福州傳統(tǒng).新人在見家人之前.要吃太平雞面.新郎吃雞頭.預示著一家之主.新娘子吃雞翅膀雞腳.這個要用福州話來講.大意就是持家有方.多子多福.太平面里還有兩個太平蛋.通常要吃一顆留一顆.意思為大家一起平安. 福州人要男方家的長輩鋪新房的床.長輩要選父母.兒女齊全的表示新人可以象這位長輩那樣幸福然后找1至2個乖巧.聰明.漂亮的小男孩到新床打幾個滾.意將來會生漂亮的男寶寶.如果喜歡生女寶寶.就找一男一女.或者直接女生來打滾好了.還得記得給每個小孩包紅包 見長輩 下午3到4點.新人就要開始拜見祖宗.及長輩.老人和親戚.討紅包.福州人叫(見廳) 差不多5點新人們就要到酒店迎賓客了.最后就是酒店常見的禮儀了.新人的親戚朋友就聚在一起和喜酒吃喜宴.結婚時在酒店里的儀式可請婚慶公司進行安排.在酒桌上見過自己的同輩親戚.那時候也還是可以拿紅包的. 回門 女子出嫁之后,有的翌日,有的第三天,女家派出新娘的弟侄一輩的人,到男家“請回門”。這時,新娘新郎便在晚輩代表引路下,偕行“回門”。請回門,古稱歸寧。只來一天,當晚便回男家的,叫“請趕燭”,定在燭明夜黑時分返回夫家 按福州習俗.結婚時.第一天是男方家辦酒.第二天或者第三天.女方家辦酒.(現(xiàn)在有的人一起辦)婚后回門的日子.娘家要派小舅子去接新娘.新郎要給小舅子錢.然后新郎備禮品.和新娘一起往岳父母家拜見.當日需返回
舊時,青年男女婚姻皆由父母包辦,并須奉行繁瑣禮俗。
提親 男家托媒向女家提親,如女家父母同意,便取得姑娘的生辰八字,俗稱起帖。請星相或算命的合婚,如男女二人的生辰八字合符結親緣分,則男女兩家通過媒人來議親。
議聘 由媒人傳遞信息,雙方議定聘禮,擇日定聘,俗稱“下大帖”。女方要求男方重聘厚禮,以示女方門戶高貴,淑女美麗端莊。議定的聘金尾數(shù)必以“三”字。福州方言“三”與“生”諧音,象征婚后多生兒女。女方嫁妝,通常是日常用品、家具、服飾、鞋帽等。豪富女家還以田地、果園、樹木、房屋、金銀珠寶等作為嫁妝。妝奩厚薄多寡視女家貧富而定,男家不得索取或挑剔。但馬桶、梳妝箱和大腳盆則為必備妝奩。
送定 俗稱定親、訂婚。男方擇定吉日,將聘金財物的一半(俗稱上半禮)送往女家,并給女方長輩送見面禮,給祖母的謂“媽杠”,給母親的謂“奶杠”,給舅父的謂“舅杠”。女方則回送@,并將男方送來的禮餅、雞、肉等分送親戚長輩。受禮者要于姑娘出嫁前用衣料等送賀,俗稱“添箱”。內(nèi)外要宴請姑娘一次,俗稱“起轎膠”。
送日子 男家擇定迎娶日期,寫好紅帖,由媒人送往女家以確定婚期,并送下半禮。如有一方籌備不及可延期;有的因父母之喪,則提前在百日內(nèi)完娶。
迎娶 結婚前一日,男方發(fā)花轎、金鼓班、禮書帖、“過門擔”、禮雞等到女家。女家回送禮雞一合,雞用紅繩扎腳,俗稱“紅線羈膠”。金鼓班留女家吹奏。翌晨,新娘開容,又稱“開顏”,用線將臉上汗毛捻去。新娘臨嫁跪拜(后改為鞠躬)父母及至親長輩,受拜者給磕頭禮,多少不拘。上轎前新娘哭泣,賴在床上不起,俗稱“賴床”,以示難舍之意。吉時將至,由喜娘催促梳妝上轎,頭蓋紅巾,胸掛銅鏡,由其父或長兄背入花轎。有的農(nóng)村還有哭唱嫁歌的習俗,其意大多是規(guī)勸、教導新娘孝敬公婆、和睦伯叔(新郎兄弟)、友待姑嫂、鄉(xiāng)鄰及勤儉持家等內(nèi)容。路上如有轎相遇,要互換禮物、放鞭炮,以取雙方吉利。
婚禮 婚期前夕,男女兩家均張燈結彩,張貼吉慶對聯(lián)。迎娶之日新娘身著蟒袍,腰圍玉帶,鳳冠霞披,屬于明朝裝束。新郎則紅頂小帽,長衫馬褂,儼若清朝命官。傳說,當時吳三桂降清,與順治皇帝有所謂“降男不降女”的約定,故而從清代至民初,婚嫁時男穿清裝、女著明服。正日,男方親族持高照、火把、金鼓班往女家接花轎。轎接來,停廳堂,一對男孩提燈籠分立轎的左右,喜娘挽新娘下轎。隨后拜堂,先拜天地祖先,再拜公婆,后夫妻交拜。拜畢,由“福壽雙全”的一對夫婦持鳳燭引新郎新娘進入洞房。入洞房后,新郎新娘并坐床沿,名為“坐床”;飲“合歡酒”,名為“合巹”;由一父母雙全、兄弟眾多的男孩在馬桶小便稱“開桶”,取早生男孩之意。午后,親族賓客畢至,喜娘扶新郎新娘出廳,先跪拜公婆,由公婆授簪;再叩拜親人長輩。按先直系后旁系,先父系后母系的程序一一叩拜。受拜者要給新娘“見面禮”。至親長輩多贈以戒指、項鏈、手鐲等貴重禮物,此謂“見廳”。拜見畢,由喜娘扶新娘到廚房走一趟,稱為“拜灶神”;動一動廚具,名為“出灶”(農(nóng)村第二日先出灶后出廳);禮畢開宴。當晚擺宴席,席間上“太平燕”(稱為“大菜”)時,由新郎父母率新婚夫婦至各酒桌向親友致謝并敬酒,對未曾叩拜的親族要補行拜禮。
鬧房 在婚前一夜,擇定吉時請有“福壽”的人“安床”。結婚當晚,親友不論老幼都可鬧房。鬧房前,新房門緊閉,鬧房者要在外高唱鬧房詩,直到守門人感到滿意才開。入房后,還要取預先擺在床上的物件,由鬧者結合物品內(nèi)容唱贊詩,逐件取完后才能看新人,要求新郎新娘表演戲謔性節(jié)目,取得皆大歡笑。鬧房可以增加新婚的歡樂、熱鬧的氣氛,是婚禮的最高潮。鬧房節(jié)目,又叫“戲出”,內(nèi)容有文明與粗俗的,有高雅含蓄與情趣低俗的。常見的有“穿草心”、“姜太公釣魚”、“雙龍搶珠”、“挾泥鰍”、“水底撈月”等。“穿草心”是用兩支大小不同的空心稻草,新郎新娘嘴上各銜一支,新娘坐著,新郎站著,將嘴上的稻草穿進新娘嘴中的稻草。鬧房者在周圍起哄。新娘口銜的稻草不停地抖動,新郎的稻草要穿進,確是頗費功夫的?!敖烎~”是用一個面盆,盛半盆水,水面浮動一塊小木板,板上放塊蛋糕,上面插幾個小炮仗,新娘站在高高的椅子上,手提一根釣竿,下垂一支點燃的香,用這香去點燃下面的小炮仗。“水底撈月”是用面盆盛些淺水,盆底放一枚硬幣,令新娘用力吹氣,把水吹向兩邊,迅速地將硬幣銜上來。雖然新娘用盡氣力,還未來得及銜硬幣,水又復原了,常常弄得滿臉水漬,猶如梨花帶雨,煞是好看。鬧到更深夜靜,“戲出”做完,賓客散去。喜娘領了“花彩”(即紅包)退出新房,新婚夫婦始上床安寢。翌日清晨,夫婦須早起向父母拜見請安。
回門 舊稱回鸞,又叫請回門。新娘小弟乘轎到男家邀請姐姐、姐夫回家。男方要備“太平面”請郎舅,并給紅包,然后新婚夫婦乘坐女家來接的轎子回娘家。回門的禮節(jié)與新婚典禮的大體相同,要叩拜祖先、岳父母、親友長輩,并參加飲宴。新婚夫婦多在酒席結束前趕回男家。新娘要親自下廚,象征性地燒一兩味菜(仍請廚師主廚)答謝結婚之日前來幫忙的親友,此謂“試廚”。
童養(yǎng)媳 舊時,勞動人家生活貧苦,無力承受正常婚姻的經(jīng)濟負擔,怕兒子長成后難以成親,為父母者便及早抱養(yǎng)女孩,待到婚齡便可結婚。如家境寬裕,同樣舉行隆重婚禮;如經(jīng)濟拮據(jù),便在除夕夜,讓兒媳共拜祖先、公婆、灶神即算結婚,俗稱圓房。
招贅 室女招夫,男子就婚于女家,稱入贅、招上門、招親。招親時在女家辦酒席,舉行婚禮。訂立特定婚約,約定男方改名換姓(從女性的輩份),婚后所生子從女性,財產(chǎn)繼承,贍養(yǎng)女方父母等問題。50年代后,男到女家成婚,男方多不改姓,婚后所生子女歸屬、財產(chǎn)繼承、贍養(yǎng)等問題,男女雙方及其父母協(xié)議即可。
再嫁 舊時寡婦再嫁受人歧視。寡婦再嫁多由公婆、族親作主,不愿再嫁的則將其騙至村外,男方叫人劫持而去。有的經(jīng)寡婦及其父母同意,約定身價、嫁期,嫁前回娘家或仍在夫家,悄悄到村外脫下舊衣鞋,換上新裝,由男方接去,不帶嫁妝,不舉行儀式。寡婦招進男子為夫,俗稱上門。
再娶 男子亡妻而續(xù)娶的稱填房。如娶再嫁婦女,禮儀酒席從簡,僅請長輩作證,拜祖先、公婆即可。
換親 兩家互換姐妹成親為姑換嫂。這多系貧困之家不得已而為的方式。由于互換成親,婚后夫妻感情多不融洽。
沖喜婚 未婚夫病重,醫(yī)藥無效,男家父母抱著“一喜壓千災”的一線希望,要求女家提前完婚?;槎Y時,由未婚夫的姐妹替代與新娘拜堂?;楹笥械牟∏檗D(zhuǎn)好而至康復,有的卻因此加重病情而死亡。
冥婚 男女定親后,若婚前男子死亡,女子也要出嫁成親,拜堂時由亡夫姐妹抱“神主牌”和新娘舉行婚禮。新娘從此終身苦守空房,稱上門守節(jié)、未婚守孝。有的女子不愿上門守寡,另嫁男人,但人們認為是第二次婚姻,是“斷線女子”?;楹竽旯?jié)要為她的所謂“前夫”祭祀亡靈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國家頒布《婚姻法》,從法律上保障青年男女婚姻自由的權利,廢除封建婚姻制度的一切不合理的繁瑣禮俗。50年代起,機關、企業(yè)率先推行新式婚禮。青年男女經(jīng)過體檢、結婚登記,取得結婚證,各做一套藍色或灰色的卡嘰布列寧裝、中山裝,置一張床鋪、一套被褥,屆時請領導主婚,舉行簡單的婚禮,分吃喜糖,就算結了婚。60年代,結婚者要購置“三大件”,即手表、自行車、收音機。手表最好是上海牌的,自行車是永久、鳳凰或是飛鴿牌的。70年代后期,結婚者開始講究排場。新房要大立柜或五斗櫥一類的新興家具,后來又要多少腿的家俱,少者要32條腿,多者要46條腿;還要有“三大件”即電視機(黑白的)、縫紉機和自行車。送禮的要根據(jù)結婚者的需要,新房布置缺什么送什么,并開始興辦結婚喜酒。80年代,結婚的要求進一步復雜化、高檔化。結婚照由傳統(tǒng)的雙人合影發(fā)展到新郎著西裝、新娘披婚紗的大型合影照片。男方要有經(jīng)過鮮花裝扮的轎車到女家迎接新娘。“三大件”也變成彩色電視機、電冰箱、全自動洗衣機。男女兩家都操辦喜酒,少者幾桌,多者十幾桌,甚至二三十桌。90年代,操辦婚事又有新發(fā)展,新房要裝修得如大賓館,貼墻紙、鋪木地板、裝吊頂?shù)?,新婚之日大辦酒席,婚后旅游度蜜月。近年來,有關部門大力宣傳提倡婚事從簡從儉、引導組織青年參加集體婚禮等新風尚。